2021 Alibaba investor day: Alibaba Group Strategy
主讲人:Chairman and CEO, Alibaba Group - Daniel ZHANG (张勇)
过去两天中我们各自的业务总裁已经分享了很多业务板块的战略和思考,我想站在集团的角度报告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和战略部署。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加了个时间状语,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即用数字技术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的三大战略非常明确:内需、全球化、高科技。面向未来,我们会继续坚持三大战略,这三个战略的推进能够为阿里的未来发展和我们的客户带来全新的明天。
作为在全国和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公司,我们在阿里22年之初订立了活102年的使命的基础上,加了个非常重要的定语,做活102年的好公司。“好”体现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组织治理等各方面,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正向帮助。作为平台经济的运营者,在阿里数字生态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们也把这样的对好公司的愿景,也放在了我们的ESG框架之内,我们正式把ESG战略定为我们公司发展未来的基础。
这里是阿里业务的整体大图。今天阿里的发展已经是多引擎增长的局面,这次投资者活动我们已经分享了我们的思考和表现。
在我们的各个商业场景上,我们分为全国商业、全球商业、本地商业、大文娱、创新业务。作为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不仅有菜鸟物流体系支持我们商业体系,同时因为云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们推进的云钉一体的战略,不仅能够支持阿里的组织、业务创新,还能为社会的数字革新提供我们的能力。
我们每个季度的财报都会报告我们围绕内需消费的进展,9月底我们报告了我们国内的用户基础已经到了9.53亿。他们年度消费的ARPU值达到了8400元,庞大的用户基础下我们还能保持很高的ARPU值,代表我们在中国具有最广泛、最有价值的消费者群体。我们不仅要能够持续获取新用户,还要能够留存最有价值的用户,我们看到随着用户在平台的时间越长,他的消费品类和购买金额就会越广泛。
关于我们的用户留存情况,我们的高端用户留存情况很好,年度超过7000元ARPU值的整体留存率超过98%,2000元-7000元留存率达到96%。持续提高留存是市场的共同挑战。
对于阿里来讲,我们在消费者业务上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未来增长的压力,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矩阵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按照用户的刚需和情感消费我们有多样化平台,比如盒马、饿了么、淘宝、天猫、闲鱼等平台,满足刚需、多样性需求、发现需求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按照时间维度,从远场到近场做了广泛布局,我们有非常完善的面临消费者的服务矩阵,从刚需到偶然性消费或者情感性消费、从远场到近场的组合。我们希望能够用这样的矩阵式多元化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到今天我们有9.53亿AAC,不可能用单一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多样化的产品、多样化的用户定位是我们形成这个矩阵的思考前提。
展望未来,很多投资者会问,阿里今天已经有这么大的用户规模,消费体量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20%左右,未来增长引擎在哪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下我们的思考。
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进入电子商务,电商形态在不断变化,但实质没变,如何服务用户、满足多样化需求、为用户和商品提供者提供多样化价值创造,我们会坚持3个增长引擎:1)用户增长;2)扩大消费品类、增加钱包份额;3)价值创造,不断帮助我们的客户服务好消费者。
1)用户增长
在今天中国有12亿互联网人口,今天9.53亿的渗透已经是非常大的数字,但市场仍有潜力,我们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达到99%,三线城市达到81%,但四线及以下还有很大的空间。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用户年纪的增长,用户已经养成了数字生活的习惯,每年我们都会也有新的年轻人假如消费者行列。
所以在用户增长上,我们还是要看未来增量的需求。今年年底我们肯定能完成10亿年度消费者的目标,但我们仍然能看到还有2-3亿的潜力去挖掘。
2)钱包份额
这张图我们通过三个维度表达我们看到的潜力,每个球的大小代表每个商品品类市场规模的发小,横坐标表达的是特定的商品品类在阿里消费者市场内部AAC的渗透率。
我们总体的AAC是9.53亿,但每个品类渗透率不同,服饰、消费电子的渗透率已经相对比较高,家居、健康产品、旅游产品渗透率还非常低。
纵坐标反映了阿里内部看到的品类的消费规模和市场整体规模的比重,尽管我们食品的消费人口差不多有50%,从从消费规模来讲,在9万亿大的食品生鲜市场的规模中,数字化比例仍然非常低。
所以我们看到,我们一方面需要巩固我们在服饰、消费电子高渗透、高市占率的情况,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偏中部和左下角的品类,比如食品生鲜、旅游、健康、家居产品找到发展空间,推动在整体分母中的渗透率,同时实现消费规模的增长。
3)价值创造
无论消费规模如何发展,对于投资者来讲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商业模式。收入的增长一定是建立在价值创造基础上。我们价值创造的路径非常明确,我们不断希望为商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消费者、运营他的商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能力,最终能够为商家提供更多的价值,不仅能够帮他们销售更多的商品,同时进入到商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规划、销售和营销、建立品牌建设的真滴、用户触达的阵地。
在市场运营的基础上,我们的阿里云和菜鸟同时也在为商家提供基于物流的整个供应链的服务,包括我们的技术智能化的服务。商家生意的发展必须要进入数字化经营,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价值,同时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
前面讲了全国商业的大图,接下来讲一下本地业务:
本地业务
我们已经形成了多元的消费者矩阵,无论是到家还是到店。在到家上,我们从自营的高频品类入手,包括盒马、天猫超市、大润发、淘菜菜,都是在本地商业视角中,发展用户需求的高频刚需品类,在这些品类中,我们采用自营方式进入。
在此基础上,通过接入第三方更丰富的产品,包括餐饮产品、本地服务的产品,通过我们的平台为用户满足多样化需求。
到目的地的业务上,我们以高德作为入口,高德天然是帮助用户走向目的地通过地图提供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飞猪的供给、通过组织共享打车供给,帮助消费者在途中发现更多的需求,更多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我们在本地生活的大图上形成的矩阵。
在这背后无论是全国商业还是本地商业,都离不开智慧化、数字化驱动的分布式履约网络的支撑。今天阿里已经能够实现时效达、当日达、次日达、同城物流和即时物流配送所需要的配送网络,我们称为分布式物流网络的建设,从全国到地方,从远场到近场,这是个完整的物流网络。我们希望依托于我们的这个网络,不断丰富我们建设网络的能力,同时反哺业务场景,服务好客户。
在商业场景和物流网络结合的基础上,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商品、用户互动和多样化内容下的全新用户体验创造,把用户在离开目的地、商店的情况下,尽可能通过数字化手段离线、远程发生。
同时对于需要的服务和体验通过数字化手段把用户吸引回到线下商业,在物理空间提供数字空间不能提供的服务,形成时空交织的新零售的消费基础设施。
在全球化市场上,我们通过多种模式在多区域采用多品牌经营。阿里全球消费市场业务中我们有多个品牌,包括AliExpress、Lazada、Trendyol等,当我们把这些业务放在和我们的同场竞技的伙伴一起来看,从MAU角度来讲,我们的业务都分别在前20里面,加总起来我们整体的海外MAU已经是全球第四。
从GMV规模来讲,AliExpress、lazada、Trendyol已经进入了前20位,这几个业务加总达到了全球第六位。除开在中国特大市场中的选手以外,我们在海外还要和Ebay、Amazon、Shopee同场竞技,还有很高的潜力。我们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组织对客户的服务。在东南亚市场,我们以本地为主,通过本地电商的发展,带动跨境发展。在欧洲市场,因为我们早年AliExpress是从跨境业务开始,近年来我们在大力扩展欧洲重点国家本地化的服务,形成多维度本地供给和跨境商品供给,服务消费者。
在这个发展中,我们看到海外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在东南亚市场电商渗透率只有11%。我们LazadaAAC对当地互联网用户的渗透率只有34%,所以还有巨大空间。同时在中东、欧洲、中亚等市场,电商渗透率都还很低,只有12%,我们AAC渗透率也只有15%。未来还有很大空间等待开拓。
海外市场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也在大力投入到物流、支付的投入。菜鸟围绕海外商业的发展,物流海外无论是跨境节点、海外调动、地区网络的建设、末端自提柜的建设等,对我们海外业务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海外电商市场的场景,这是发展海外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从电商的网关支付走到适用范围更广的本地钱包的可能性。
从云计算、大数据视角结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科技能力形成了高科技全图,站在云计算、大数据视角,是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化的重要基础能力。在云计算部分,行颠已经报告了云计算战略。
我们要坚持做深我们的技术,在IaaS层,存储、网络、计算、安全各个方面作深做强,同时从云操作系统、软件技术走向关键硬件技术的突破,包括存储、计算芯片领域的突破,这是我们认为云计算未来必须的核心能力。
我们是市场上第一个提出中台战略的公司,阿里的中台战略不仅是业务战略,也形成了我们的服务。我们的智能化工作中台,实际中台就是PaaS层,无论是技术PaaS还是技术PaaS,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开发者和客户基于我们的中台发展个性化的应用,同时充分利用我们的算力、算法、IoT基础设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和合作伙伴合作发展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金融、交通、制造业等,基于产业的解决方案是把云服务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明确了云钉一体的战略,我们认为钉钉是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组织的很好的平台,钉钉依托阿里云,成为数字化运营的平台。这样的数字化超越了产业超越了行业。
在我们的技术探索中,今天云计算、大数据更像是我们面向客户的出口。阿里依托达摩院建立了很多基础能力。我分享下进展。
AI:云、视觉、图像、自然语言、决策职能方方面面我们都有很好的进展,并且和业务场景结合一起,已经具备业务能力。比如城市大脑公共服务产品,能够把城市各种要素进行智慧化运营,语音、视觉、图像处理的各种能力都在发挥作用。包括我们的智慧医疗等,AI都在发挥重要作用。
在软硬件发展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推进全栈自研的云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数据中心、芯片、服务器我们在不断推进技术的研发,我们在大步推进基础研发,提升我们的基础能力。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一云多芯的技术架构,希望各种合作伙伴的芯片都能适配阿里云,高可用地为客户服务。同时我们希望在硬件视角中,能够创新出新一代硬件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未来硬件通过云端一体的方式,甚至可以定义出新一代的电脑、手机、智能设备。
我们对前沿技术做了很多的探索,比如很火热的元宇宙,我们更多从技术视角去看。我们坚信通过ARVR的发展,和产业具体结合,创造社会价值,而不只是创造数字化世界。我们有XR实验室,面向未来。站在5G时代,我们也在探索6G的变化。XR实验室面向未来做技术储备。
城市大脑已经转化成产业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提供数字化底座,通过多种AI技术完成城市各种要素的数字化,进行高效城市管理。
小蛮驴搭载L4自动驾驶技术,我们形成了末端无人配送车的产品,已经跑在了各大校园,提供配送站到宿舍门口的配送服务。不仅技术高可用,成本也高可复制,目前包裹量已经达到几百万。
我们在技术领域看到技术不仅给阿里带来机会,也要能给社会带来机会。我们做了M6人工智能预训练模型,生态合作伙伴、开发者使用我们提供的基础设施,使用低成本、高可用的训练基础设施,为他们的算法提供基础帮助。
作为在全国、全球都有影响力的公司,我们正式把ESG战略定为未来发展基础:
1)环境方面:我们将彻底推进阿里低碳战略。范围1、2,阿里自身的碳排放,由阿里自身拥有的和业务产生的碳排放;阿里用电用暖的碳排放,我们会进行减碳的工作。范围3的碳排放,包括采购、消费、员工通勤等产生的碳排放,我们也会确定我们的目标。作为平台的运营者,无论是商业平台、物流平台我们都有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所以在我们的战略中我们提出了“范围3+”,我们希望联合合作伙伴为减碳做出贡献。
2)社会层面:为我们的员工和灵活用工的人员,和商家、服务商、合作伙伴、消费者,最后到社会大众,做出我们的贡献。
3)治理层面:夯实组织保障,我们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领导ESG工作,同时从可持续角度为阿里提出未来指导。同时加强我们业务的透明度。
1)E战略
针对减碳战略,我们提出具体目标:
自身绿色的阿里,2030年前自身运营实现碳中和(范围1和范围2的中和)。做强绿色产业链,希望在2030年前,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实现范围3方面的碳排放强度能够比2020年减低一半。同时我们的云计算业务作为数字化业务的先行者,在2030年实现阿里云范围3的碳中和,成为绿色的云。
我们的策略分为3层:
技术驱动下的节能增效
转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开展碳消除,秉持直接减碳优先于消除、消除优先于抵消的理念。
围绕我们全新提出的范围3+的目标,我们作为平台运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平台的特点,结合广大消费者的力量、商家、合作伙伴的力量,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我们希望在2035年累计减碳15亿吨,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全新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平台机制,推动消费者和商家行为的改变,通过他们的参与促进目标的实现。比如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绿色出行、闲置商品再利用等,在企业级服务市场,我们通过使用云计算服务、绿色物流、数字化办公习惯的养成,共同实现减碳目标。
2)S战略
阿里社会责任的思考和我们组织的十大行动,都是围绕着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
技术创新和升级带来的发展机会
经济的发展围绕中小企业的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农业发展、企业出海的需求
高质量就业,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多样化的平台用工方式提供福利保障
服务弱势群体,缩小数字鸿沟
这些方面的努力和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子方向高度一致,我们放到了很高的优先级。
我们对我们整个ESG战略目标进行了完整的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贯彻低碳、减碳战略,承诺在2030年实现范围1、2的中和,在范围3层面实现碳排放强度减半,并且在2030年率先在范围3的视角实现阿里云碳中和。同时我们定义了范围3+,希望带动生态到2025年累计实现减碳15亿吨。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就业、弱势群体关怀层面落实十项举措。最后再治理层面夯实组织保障,包括建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为公司治理升级提供指导。
前面报告了集团的战略规划和长期看法,特别是在ESG方面的全新目标的方向。最后,今年是阿里的22年,我们的长期目标从未改变。我们今天站在数字经济最好的时代,利用阿里多年形成的数字积累。我们坚定地追求长期目标,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为1000万中小企业服务。面向未来,为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创造全新的价值。
浙江科聪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
2788 阅读壹米滴答创始人杨兴运出山,成立兴满物流
2067 阅读Deepseek在仓库规划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781 阅读在物流行业,AI技术会不会替代人?
1786 阅读传化智联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场景应用
1667 阅读京东物流携手奇瑞汽车打造中东最大汽车备件中心,覆盖5大品牌数万种汽车备件
1407 阅读物流企业如何高效销售行业解决方案?
1330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或迎第五家上市公司,国家队进一步释放行业整合信号?
1240 阅读一年净赚超22亿、投资海外仓导致净利润腰斩、苦苦等待重整……跨境电商巨头们发展冰火两重天
1156 阅读刚刚 , 两家「国资物流集团」筹划「战略整合」| IIR
108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