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仓库管理工作里,不管是想提升仓库容积率,将空间进行充分且合理的运用,还是期望提高作业效率,减少那些毫无意义的重复性劳动,数据分析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名出色的仓库管理人员,必然会高度重视仓库数据分析,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至少要做到定期对库存数据、进出库数据展开分析。那么,具体要分析哪些内容呢?
1. 发货频率与数量:明确哪些货品发货频繁,统计每日发货量以及发货次数。根据这些数据,判断当前货品所处的库位在拣货时是否便捷。要是不够方便,就有必要考虑将其转移至更利于拣货的位置。
2. 拣货区库存与补货:检查拣货区当前货品的数量,结合当下的销售情况,估算这些库存还能维持多久的拣货需求,以此决定是否需要补货。
3. 整体库存与盘点:审视整体库存数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避免因缺货导致订单无法完成。
4. 一货多位与同款合并:针对存在一货多位情况的货品,统计其究竟占用了多少个库位,评估是否需要开展同款合并整理工作,以优化存储布局。
5. 呆滞货品处理:对于长时间未发货的货品,思考是否应将其转移至呆滞货品区,释放宝贵的存储空间。
1. 库位分类统计:统计当前拣货区和存储区中,大、中、小库位各有多少;地堆库位、重型货架库位、轻型货架库位分别有多少;方便取货、不方便取货以及非常不方便取货的库位各有多少。
2. 拣货频次分析:确定通常哪些区域、哪个巷道以及哪一层的库位拣货频次较高,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货品存储。
3. 库位货品情况:了解每个库位存放货品的种类数量,对于那些长时间未发生变动的库位货品,考虑将其移至货架上层,或者集中转移到呆滞库存区域,把库位腾出来给更急需的货品。
4. 一位多货影响与处理:当出现一位多货的情况时,统计一个库位中具体有多少种货品。若在5种以内,影响相对较小;若超过5种,可能会对拣货效率产生影响,此时就需要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设置清晰标识,或者将数量较少的货品移走。
5. 库位饱和度与空间利用分析:倘若掌握了货品的体积数据,就能够分析出哪些库位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哪些不饱和,并计算不饱和库位的占比,思考如何将这些不饱和库位充分利用起来。若知晓货架尺寸和巷道间距,还可以分析每个波次、每张配货单的行走路径,以及拣货完成后来回需要行走的距离,从而优化作业路线。
如果不进行数据分析,就无法判断货品所在库位是否合理,难以了解整个仓库的空间利用状况,也就无法对仓库进行有效的整体优化,甚至还会对绩效考核方案的合理性造成不良影响 。
共探AI时代的供应链数智化发展之路!《数智化供应链白皮书》正式发布
1699 阅读外卖战OR即配战?京东美团博弈,快递受伤?
1652 阅读零售企业仓储博弈:自营VS外包
1391 阅读4个低碳奖项丨2025 LOG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案例申报开启!
1264 阅读顺丰再出手,领投无人车公司「白犀牛」
1021 阅读外贸出口转内销商家在抖音电商成交3.6亿元
973 阅读5000种汽车配件丝滑入仓,菜鸟海外仓推出汽配出海解决方案
863 阅读投资12.5亿元!京东物流、胖东来联手布局供应链产业基地
853 阅读快递绿色包装进校园,极兔全方位展示全链路绿色管理成果
773 阅读小红书与淘宝天猫达成战略合作:种草全链路方案升级
72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