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以来,由进口冷链带来的新冠病毒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至今仍未消除。虽然科学家和事实已经证明,冷链食品本身并非造成新冠病毒传播的源头,但人们还是对冷链二字心存余悸。
世界上从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普通民众由于对冷链的不了解而造成的恐慌以及过度解读。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诸如严格海关进口监管、对冷链食品外包装及储运设备进行消杀等等。
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冷静和科学的态度,对于社会上关于冷链物流的一些过度恐慌,借用一部电影里的话,就“让子弹先飞一会吧!”
海关加强监管,乃至暂停冷链食品进口,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
最为难办的是冷链物流的全程消杀,这里所说的消杀,不单单包括进口冷链,因为对进口冷链的严管和消杀,基本都是属于海关和进出口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只要坚持“四个最严”,就完全可以做到。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所说的冷链全程消杀,主要指的是包括国内冷链在内的所有冷链。
截止目前,国内冷链行业或者说在内循环领域的冷链物流,尚未发现有成为新冠病毒传播源头的典型案例,整个状况是能让人们放心的;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在这件事上,千万不可有任何侥幸心理。
“未雨绸缪”,这四个字用在我们冷链物流疫情防控的当下,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万分急迫。
这种急迫的具体体现,表面看来并不复杂,也较容易做到,具体包括:人员的自身防护,勤洗手勤消毒;冷藏车司机在向企业员工传输、递交配送文件前,更需要洗手消毒,文件最好置于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对于重复使用的容器,进行定期、适宜的卫生清洁和消毒;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运载一批货物之前和之后,均要对车内人手可能接触的部位、特别是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表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对经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方便顾客洗手消毒,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这种看似容易的事情,对于许多(我不敢说全部)长期以来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一时半时让他完全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适应的事。
记得《西游记》里,二师兄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人若改常,非病即亡”。
虽然这是他为自己的好吃懒做找的借口,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类个道理——“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
回到冷链上来,莫说日常性规模性消杀,就是连人们特别是冷链从业人员自身的消杀,通俗点说就是洗手消毒,要想真正落实且由临时变为常态,也必须经过让习惯成为制度、让制度成为习惯这样颠覆性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
而这一转变,光靠临时性的制定防控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还得从观念上加以改变。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的今天和今后,冷链物流的消杀工作必将成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和行规乃至标准。
如何让这项制度和行规,由临时性变为永久性,关键就是两点,一是要让制度和行规成为约束人们不良习惯的紧箍咒;二是要让制度和行规尽快地变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平时就没有回家洗手的习惯,即使上班时被动地按照制度和行规洗了手,也会敷衍了事、随便洗两下。
更严重的是,由于没有养成认真洗手的习惯,面对冷链操作中需要洗手消毒的诸多消杀环节,难免有哪一次忘记了或遗漏了,而这一次就可能成为病毒肆虐的机会,后果同十次、百次未消杀一样的不堪设想。总之,严格的消杀制度和从业人员的日常习惯,对于我们冷链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来说,现在是、今后是而且永远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且没有先后、轻重之分,只有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关系,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这个统一体的核心和诉求,要让消杀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制度。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将如何改变物流行业?
3748 阅读浙江科聪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
2417 阅读AI红利来袭!你准备好成为第一批AI物流企业了吗?
2206 阅读运输管理究竟管什么?
1553 阅读壹米滴答创始人杨兴运出山,成立兴满物流
1535 阅读Deepseek在仓库规划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522 阅读2024中国储能电池TOP10出炉
1410 阅读传化智联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场景应用
1415 阅读在物流行业,AI技术会不会替代人?
1317 阅读京东物流携手奇瑞汽车打造中东最大汽车备件中心,覆盖5大品牌数万种汽车备件
111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