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告诉《商业观察家》,未来,叮咚买菜不会做“店仓合一”、经营连锁门店,也不会运营实体菜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叮咚买菜在上海市场的表现不错,不仅是订单量、销售额数据表现,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叮咚买菜于此次疫情期间,对当地的防疫、保民生等工作,带来了帮助,产生了价值。
一些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之前在上海,叮咚买菜的前置仓一定程度不被“喜欢”,特别是在上海垃圾分类那段时间,很多街道都不喜欢叮咚买菜的沿街类型前置仓,因为叮咚的垃圾管控当时并没有做得很好,且影响了街道下辖的菜市场生意。包括卫生防疫、街道、市场管理部门等,之前算不上很喜欢叮咚买菜。
但是,这次疫情之下,叮咚买菜帮助地方解决了一些保民生问题,做得不错,部分改变了外界的看法。
比如,供应链部分,叮咚在往上游走,建立了很多合作,下游零售终端在上海又有覆盖密度,把“最后一公里”价值空间做出来了。
既一定程度保了民生供应,线上业务的开展方式又避免了人群聚集,帮助了防疫工作,让地方看到了价值。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叮咚买菜现在面临的局面跟以前有点不一样,有更大可能得到大环境的更大支持。
所以,现在的叮咚也可能处于一个做关键决策的时期。“这次决策如果对了,他们应该是向好的,如果决策错了,那就不好说了。”
一般来讲,前置仓生鲜电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盈利性问题,因为这个模式开展所需要的人力成本投入,是高于当下任何一种生鲜经营形态的,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线上。
同时,在供应层面,前置仓的初创公司也会有所局限。比如,有市场人士称,叮咚年底在上海的部分非动销大的单品,有些也是从菜市场拿的货。
但疫情期间,上海一些菜市场却被要求限时开业、限铺开张。
这些带来两个猜测。一个是:“如果从菜场拿货,那就代表现有的前置仓方式,不能备更多需求的商品。这次疫情也就出现了叶菜类短保商品的紧缺。那么,在我看来,叮咚可能是需要做店+仓的方式的。”
《商业观察家》认为,备货的问题,是整个供应链的问题,不仅仅是终端一块。还包括物流、中央仓、上游的涉入程度、信息系统协同等。
前置仓企业则都是过去几年成立的初创公司,体系肯定是没有完善的,叮咚买菜在餐桌生鲜部分的供应链打造,其实算是前置仓领域比较领先的。至于做连锁门店,其实也有门槛,门店考验标准化运营能力,不是随便就能上马的,之前,也有前置仓企业尝试开过门店,但好像不成功。
另一个猜测是,疫情之后,生鲜小店,包括菜场摊位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可能会有很多相关个体会倒下。那么,去整合这些门店与团队,是生鲜根基相对薄弱的前置仓的一个机会。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在回复《商业观察家》的相关提问时表示:“我们不会做‘店仓合一’,这是我们认定的形式。生鲜是供应链的生意,各种业态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背后本质的供应链没有改变,不同业态未来都有变化可能,但是‘店仓合一’,基本上,我们不会去做的。”
从仓储规划,看DeepSeek的实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3665 阅读单月总货量同比增长734.4%!独家解读顺嘉国际货站跨越式增长背后的效率密码
1988 阅读“京东服务+”洗衣中央工厂招商、3C上门安装/维修招商
1184 阅读跨越速运第21架全货机入列+西部枢纽空侧启用,航空运力完成中国版“锁喉”!
1144 阅读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046 阅读德邦物流注销回购股份 京东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946 阅读冷链不只是物流,还是依托供应链的生态
939 阅读传“6800底薪+五险一金”招外卖小哥,0佣金的京东外卖能否杀出重围?
966 阅读京东外卖重点推广39城
868 阅读极兔速递荣登《时代周刊》2025亚太地区最佳公司500强
79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