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非红
来源 | 非红物流
物流作为生产连接销售的最后一环,是体现供应满足需求程度的最重要部分,但很多公司的物流部门却甘当自己是后勤,做得好时没人说,一旦不好就背锅。其实,物流作为连接供应(生产、计划、采购)和需求(销售、经销商、终端)最核心的点,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定期向外发出声音。
全局的事实
很多公司的管理层都觉得自己的物流部门很弱,这种感觉往往来源于“偏听偏信”。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呢?其实是因为他们能了解一些事实,这些事实只是局部的,而且是放大的局部。
举例来说,公司有100个销售,每隔几天就可能有一个人反映一次经销商收货的意见(例如迟到、破损等),那高层就会觉得物流管理太不靠谱,问题不断。而真实的情况是,每次都有99个销售没有告诉老板,他们的订单被物流部门完成得很好,1000张单里只有一张是收货有意见的,而且这还只是经销商单方面的意见,未必公允。
老板看不到99.9%的好,但每次被提到的那0.1%不好被每隔几天不断重复以后,就连续放大了,因此有必要让管理层知道事实的全部。
数字的管理
不主动展示订单完成的结果,会被管理层质疑;但只用事实说话,也会被销售掐,特别是没有数据支持事实的时候。因此,物流部门不能埋头干活,被人挑战了再找原因去反驳,那样太被动,应该主动地用数据去展示自己的绩效。
数据也不可仅有统计,应该是目标与实际的对比。例如订单到货目标是几天,本月实际到货平均是几天,完成率是多高,没有达成的是哪几票,分别是什么原因,做了什么行动措施。
类似的,破损率等其他KPI也可以完全展示出来,这样才能说明全局的事实,而不仅是销售说经销商反映物流送货慢导致他们断货了,而物流查了一下那一单说没有发现异常,那高层可能更倾向于听销售的。
当大家都清楚目标是2天时,物流一天半就送到了,客户其实下单时就已经断货,从第一天开始就投诉的话,那数据摆出来是完全支持公正判断的。
数据支持事实了,也需要有合适的平台给物流去发声。现在很多公司都是产销分离的,为了保证供应与需求的衔接,供应链与销售部门(或销售公司)之间会有定期的产销沟通会,大家坐下来认真讨论的各自的数据,以便提供更准确的需求量、做好供应、满足需求。
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沟通平台,特别是月度的S&OP会议,频率不高重要性高,人数最齐高层也在,应该有关于物流的议题,毕竟物流也是供应方的重要职能,有必要让大家知道计划往细里去做了,而物流的执行也不粗糙。
议程中应有专门展示订单交付的结果,不仅是总体完成率,还应包含分品种、经销商、未完成部分的具体原因等维度的主动展示,全面介绍合格订单的服务水平及交付成果,通过月复一月的正式沟通,让大家对物流管理水平的整体有个共识。
总之,物流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挑战的部门,要通过扎实的运作,掌握全面精确的数据,通过定期与需求方的正式沟通,让大家清楚物流运作的真实水平,了解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及物流的行动方案,让管理层对物流部门有信心,从而不愿再去听那些对物流不利的杂音、噪音。
物流部门通常都是根据下单客户的地址安排运输资源送达,并不会主动了解客户的情况,只有在订单异常或者被销售投诉时,才去追踪一下具体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其实并不节省时间,反而经常处于比较被动的地步。
其实,纯粹的临时客户并不多,如果大部分都是固定客户,而我们对客户是谁、每次下单的规律是什么、常用车型是哪种、收货时间有无限制、仓库有多大、有无辅助卸车的设备之类的信息都不清楚,那说自己能提供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才怪呢。
应该设计标准的模板收集并经常更新客户物流资料,作为后续管理的工具。
按理来说,下单量最大、频率最高的那一批客户理应成为我们的VIP,享受更好的物流服务;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客户对物流的意见比其他下单少、频率低的客户更大,更不满意,为什么?
正是因为量大高频,物流提供服务的次数多,各种情况包括异常相对也会多一些,客户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就容易放大物流的不足。这也是我们必须重点投入精力做好这部分客户物流服务的原因,20%的高质量努力就能让80%的订单完成得很好。
因此,收集来的客户信息别束之高阁,而是应该结合着订单完成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物流管理人员必须清楚哪些客户是部门的VIP、他们的物流硬件水平如何、对送货服务的要求有何特殊性、有没有进一步标准化的空间……只有了解客户,才能服务好;一旦客户知道你对他足够了解后,他感到受重视,也会更加自然地去配合物流来改善,而非动不动就投诉。
前面我们提到供应链与销售部门(或销售公司)之间的月度S&OP会议是很好的沟通平台,人数最齐高层也在,应设立关于物流的议程,包括订单交付的结果以展示客户服务的水平。
只有工作做得细,数据全面且客观,才能大家对物流管理能力的整体有个共识,而不会因极个别客户的反馈(有时是非常主观的一面之词)左右了对物流部门的公正评价,进而影响正常的运作。
总之,物流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挑战的部门,要全面掌握客户的资料,分析客户物流运作的数据,根据客户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级管理,并通过定期与需求方的正式沟通,让大家清楚物流运作的真实水平,增强对物流部门的信心,甚至主动帮物流去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在产销分离的公司里,并不能完全做到产品按订单供应,于是销量的预测就少不了。生产和采购按照预测数据进行供应准备,而销售预测从来没有非常精准的时候,因此库存积压就在所难免。
很多公司的物流部门不太关心库存的数据,因为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虽然偶尔也会嘲笑销售预测做得烂,或者鄙视生产计划搞得乱。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销售断货的时候会追问供应计划部门为什么缺货,而计划部门会说因为物流仓库爆仓,没有地方来建库存了……
皮球踢到自己脚下时,物流能反驳说是因为很多慢动的产品占用了大量库位,所以仓库不足吗?老板们才不管呢,影响订单是当前就要发生的事,而仓库不足,早干嘛去了?
因此,物流部门应当主动地把分品种的产品库存数量、库存金额、库存天数等数据用图表报告的形式定期发送给产销相关各方,对于库存天数过高、慢动甚至临期的产品须提前预警,甚至在报告中贴上仓库中即将爆仓的照片,以及那些库存积压的产品实图。
这些可视化的内容对于平时只坐办公室,从不去仓库的销售和管理层来说,会形成比较直观强烈的冲击,否则库存数据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就像飞在高空的轰炸机,看到地面上只是密密麻麻的小点而已,毫无感觉地把炸弹扔下去;只有站在地上的人才清楚,那可是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
财务报表对于库存的体现,以及管理层通常对于库存的关注,最多只限于库存金额。他们考虑侧重于库存没有卖出去,资金占用的影响。而物流作为操作部门,更应该让大家看清库存对于成本的增加,否则都认为物流成本高,却不清楚原来很多隐性的成本是消耗在库存上了。
例如货物停留在仓库中是有存储成本的,无论仓租合同计费模式如何,最终都能折算到每箱产品一天在仓库中的仓租费是多少钱,积压时间越长成本自然越高,而除了“老窖陈酿”等个别特殊产品外,货物通常是越老越不值钱的(跌价损失成本),所以库存积压是对产品和公司利润的损耗。
类似的,物流还应该给大家统计仓储设施的分摊成本、运输成本(假如爆仓了需要运转到更远的仓库去存储)、盘点成本、自然损坏成本……等一系列最终会加在物流的总体运营成本上的部分,把库存分离出来进行成本化展示,才能让大家明白库存在日常占用了物流多大比例的成本。
冰山底下的部分,你不主动揭示,没人看得到,甚至知道也懒得管。
前文我们提到供应链与销售部门(或销售公司)之间的月度S&OP会议是很好的沟通平台,人数最齐高层也在,应设立关于物流的议程,除了包括订单交付的结果及客户服务的水平以外,库存的数据也应直观展现。虽然管理层也理解库存慢动、报废会影响整体利润,毕竟没有亲眼所见,对高库存往往也就无动于衷。
而物流要做的除了定期发出库存可视化的报告外,也需在S&OP会议上就积压库存的处理去征求相关方的意见,及上一次报废产品的正规流程实图(非正规处理则可能将待报废产品流入市场,引发质量、安全问题或价格体系的崩塌)。
当每个人看到好端端的产品生产出来,在仓库里堆着无人问津,直到过期了销毁,心里都会产生一种烧钱和虐待生命的不安感,这种感情会推动销售把预测做得更准、想办法促销加快库存周转,以及计划部门对于每个产品库存天数的谨慎对待,而不再只看总体数字还好就不细究个别品种的严重影响了。
总之,物流部门对于库存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操作,而要全面分析各产品的库存数据,将库存的影响可视化,通过直观的报告形式,以及定期在产销沟通会上展示,让大家了解库存的利弊并负起相应的责任,让管理层做出更好的决策,让实际库存越来越符合市场需求。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END
农夫山泉23-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5215 阅读益海嘉里(金龙鱼)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储备生
4604 阅读顺丰社招运营经理;B端销售;仓储管理经理;支付业务负责人;客户管理岗等
4537 阅读特斯拉智能制造校招专项:24-25届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4464 阅读盒马社招运输经理;店仓管理专员;仓储业务物资管理高级专员;店仓经理
4327 阅读京东社招项目运营岗;客户体验分析;配送运营岗;客户经理岗;营业部负责人岗
4300 阅读华润啤酒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培生
4131 阅读曼伦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岗位
4019 阅读亚马逊全球物流团队「物流销售岗位」热招中
3893 阅读KK集团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供应链岗位
3863 阅读